用视角去体验艰辛
一年中有60%-70%的时间都在找人,而且找人的成本还很高,除此之外,还有部分山区的群众更看重民风民俗,对法律的概念很淡薄。这就是楚雄市法院派出法庭、洒鸡口法庭法官在送传票时要面临的多种困难。
这样的困难,在很多山区法院都存在。但我们作为围观者,或许并不能体会到当事者的艰难,我们只能用文字为你呈现我们所看到的场面。
这些在路上的故事,或许能让我们窥斑见豹。用视角去体验艰辛,也可以让我们知道自己的生活其实很幸福。
执行难、立案难、民告官难,这是我们通常听到打官司的难题。殊不知,在我省一些山区半山区,传票送达难也是制约法治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。有的村寨现在还不通路,连邮局也不愿帮送达。有的村寨,人都去打工了,基本找不到人。有的村寨纠纷就靠民族习俗和村规民约解决。很多村民怕“官司”、躲法官,千方百计不愿接传票。在哀牢山深处的洒鸡口法庭,法官一年时间有七成都在“找人”。
传票送达到底有多难?该如何解决?近日,记者赴楚雄哀牢山区进行体验。
体验
山高路远,传票送达路途艰辛
在森林茂密的哀牢山间,一个中年男人,手提文件袋,穿着法官制服,在陡峭的山路上蹒跚而行。为了把一张传票送到当事人手上,他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做这件事,6年了,他一直在这熟悉的山里来回奔波着。他是楚雄市法院派出法庭、洒鸡口法庭的庭长赵建新。
洒鸡口法庭坐落在哀牢山深处的中山镇,距离楚雄市区122公里,平均海拔2200米,是彝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。山高路远,送达既费时又费力。
赵建新说,距离法庭最近的村镇有18公里,最远的有150多公里。山路崎岖,有时开车单边都要花上几个小时。一些不通车的地方,经常要花上几个小时步行走山路。
记者近日随赵建新一行体验了“山间送达”,地点是离法庭较近的西舍路乡的一个村寨。路都是土路,还有很多大石头,陡峭、狭窄,一路烟尘一路灰。
“这边的路就是这样,晴天一脸灰,雨天一身泥。”一名法官说。当事人住在山上。车颠簸了约3个多小时后,终于看见了寨子,但赵建新说:“寨子不通路,我们还得爬半个小时的坡”。于是大家徒步上山。
半小时后,到达寨子。村民们见到穿着制服的人,都停下手里的活看热闹,有的人跟我们热情地打招呼。在当地调解员带领下,我们到了当事人鲁某的家。
见到我们,鲁某有些紧张。法官告诉他只是他妻子要和他打官司离婚,法院来通知,给他送达传票,并不是他“犯法”了。赵建新向鲁某宣读传票,鲁某听不懂的,他耐心解释。最终,鲁某在传票上签了字。
原来,鲁某与妻子结婚十年,但经常酗酒,还动手打妻子。三年前,妻子回了娘家,至今未归。其妻多次提出离婚,鲁某都没同意,无奈之下诉至法院。法院之前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联系上鲁某,只有跋山涉水跑一趟。
事实上,地形已经成为制约这个派出法庭送达难的首要因素。据另一村委会人员介绍,该村若要通知村民小组长开个会,需提前一个月发通知。当地海拔高,在对面喊话都能听见。但是要见面,就得爬山,这跟对面喊话是两回事,当地有“望山跑马死”的说法。
困难
传统民风对“传票”的抵触
“在我们这里,真正让大家头疼的是送达。”赵建新说,一个案子若是无法送达传票,就找不到被告,“告状”也就没啥实质意义了。
除地形外,导致送达难的因素有很多。很多深寨子民风淳朴,有着自己的民族观念,与外界接触较少,有的老人甚至三四十年没出过寨子。他们出了纠纷大多靠当地的民族习俗或者村规民约解决。
“他们认为,接法院的东西,就说明你犯法了。”赵建新说,由于法律知识普及率不高,很多群众对法律没有清楚的概念,多数是法盲。受文化教育程度所限,很多群众认为传票送达到谁家或谁手里,那么这个人或者家人就会被其他人看不起,会很丢面子,所以他们拒绝签收传票。有时看到法院的人,当事人就躲了起来。
法官一年中七成时间在“找人”
找当事人难,也是个问题,最糟糕的情况是出去一两天,你都不一定能找到。据悉,这个派出法庭只有两名法官,他们一年中有60%-70%的时间都在找人。“有些人住的偏远,去了很多次都没在,但还是要一趟趟地跑,直到他在家为止”。该庭一名干警说:“周围64个村委会,2000多个村小组,我们庭长都走过了,皮鞋底都磨平了”。
另一名法院工作人员介绍,近几年,山里的群众外出务工人数增多,部分当事人也在其中,这给查找当事人带来很大困难,案件的法律文书无法送达,很多案子到现在都不能结。有的让村干部代为签收,出于不同原因,没能转交到当事人手里,法律文书就放在村委会,和通知书之类的放在一块儿,上面都盖了一层灰。
成本高,邮局不愿开展送达业务
“传票送达难的另一个原因是花销太大”,赵建新无奈地说,以开车为例,碰上送东西或找人,一个星期要加两到三次油,油钱就是个大数目。另外山路不好走,颠簸太久,车也会出毛病,所以,加上可能产生的车辆维修费用等,成本就很高。
此外,楚雄州的很多法院和基层法庭与邮局达成协议,用司法特快专递送达法律文书,以此来提高送达率,一般十多元左右一件。但有的地方太偏远,成本随即升高,一些邮局心有余而力不足,不愿开展此项业务,就算把价格提到50元一件,他们还是不愿受理。
对策
因“山”制宜找“土办法”
为了更好地调解村民们的纠纷,维护村民的利益。针对“送达难”的问题,洒鸡口法庭不断尝试各种“土办法”。一种是以每个乡镇的司法所为依托,设立驻点式法庭,根据当地民俗或是趁着村民们赶集的时间,在街上“逮”当事人,就在当地审理。在固定时间轮流到各驻点式法庭办公。法庭会定期轮流到各乡镇审理案子,调解民众矛盾,可以利用这种机会,亲自送到当事人手里,能保证送达率。
另一种就是委托村委会送达,或者让村干部代为转达,村干部在村里较有威望,当事人更容易接受,但弊端是法庭不知道究竟当事人是否签收法律文件,有时开庭时,当事人却没能到场。
还有种方式更灵活,就是委托在山里做生意的商贩代为转达,他们经常走乡串寨,到的地方比较远,法庭付给他们几十元钱,让他们帮送达,让当事人在送达回证上签名,等他们回到镇上,再将送达回证交给法庭。
此外,也采用“突袭”方式,对部分躲避送达的被送达人,选择他们在家可能性较大的时段,如春耕时节,秋收时间,或者临近春节等时间送达,提高一次送达率。
赠人玫瑰,手留余香! 请点击下面的“分享”按钮,将此找人寻人的寻人启事信息扩散到全国各地,或许您的一次举手之劳就会促成一个家庭团圆!再次感谢您的善举,好人有好报!